媒体聚焦
《经济日报》 坚持自主立异、形成装备制造工业集群
2009-03-12 百年前,举世著名的“汉阳造”成绩了武汉工业重镇的美誉;百年后的今天,武汉正向国家级装备制造业基地冲刺。
装备制造业是“武汉制造”的重中之重。据相识,武汉市“十一五”时代确立的两大支柱工业汽车和电子信息,其中约七成是装备制造业。2007年5月,武汉市出台《装备制造业生长妄想》,绘就了装备制造业生长蓝图:将集约生长九大工业集群,重点构建三大装备制造业集聚区。到2010年,武汉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将达2300亿元。2006年这一数字为1105亿元,而2300亿元的目的意味着再造一个“武汉装备”。
“退二进三” 盘活老工业基地
经由长达6年的酝酿,2007年11月尾,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终于启动了整体搬家。有着50年历史的武重曾被誉为机床制造业的“亚洲明珠”,整体搬家完成后,重新步入生长“快车道”的武重,年产值有望抵达20亿元,比现在翻一番。
武重整体搬家是武汉市实验“退二进三”战略的主要一环。2006年武汉都会总体妄想提出,市区大型工业企业将从都会二环内的中心城区退出,中心城区将鼎力大举培育第三工业生长。
凭证妄想,2011年以前,武汉将有400家工业企业离别中心城区。2007年一批老牌国企步入集中迁建期:武锅、长江动力集团新基地相继落户江夏区,与武重齐聚东湖开发区;武钢在中心城区的中南轧钢公司、汉阳机械厂、汉阳钢厂等9家工厂所有搬往阳逻。武重整体搬家的同时,由南车集团下属的株洲车辆厂、武昌车辆厂、江岸车辆厂、铜陵车辆厂等整合而成的中国南车集团长江公司厂区,在江夏区破土动工。这项总投资凌驾30亿元的搬家妄想完成后,将建成亚洲最大的铁路货车基地。
“武汉部分老工业企业肩负极重,通过迁出中心城区,实验土地置换,能够轻装上阵,将迎来新的生气。”武汉大学经济学教授伍新木以为,老企业搬到新家,意味着武汉装备制造业走上再起之路。
在武重集团董事长陈国新看来,企业通过土地置换外迁,将形成一个多赢时势,不但可以获得更大的拓展空间,并且土地置换获得的资金,将着力解决企业急需的手艺升级、工业结构调解问题。“搬家无疑是一次手艺升级的时机,是企业生长的一个主要里程碑。”陈国新说。
“随着一批企业搬家、扩能,武汉整个机械装备工业园销售额可达70亿元至80亿元。武汉东湖开发区将成海内机械装备业一极。”湖北省社科院长江经济研究所教授彭智敏体现,通过“退二进三”盘活老工业基地,武汉经济将转向生长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,实现“昌盛在中心城区、实力在远城区”的历史性转换。
团结重组 做强“高精尖”工业
若是说“退二进三”盘活“武”字头企业,让武汉这个老工业基地焕发活力,那么近年来,激光工业的强势崛起,则为武汉装备制造业走向“高、精、尖”增添了砝码。
激光手艺是20世纪与原子能、半导体及盘算机齐名的四项重大发明之一。随着光电子工业的快速生长,现在“武汉·中国光谷”已成为我国激光工业的主力军。武汉东湖开发区依托“光谷”品牌,集中50多家企业,形成了海内独吞的激光工业群,排名前四位的激光企业,武汉占有三席,划分是光谷激光、楚天激光和太阳集团tcy8722激光。激光产品一项,武汉企业占有天下市场份额一半。
近年来,激光对古板工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刷新施展着主要作用,随着国家对装备制造业的日益重视,激光工业生长空间越发辽阔。有专家测算,未来5年中国激光产品市场需求将凌驾600亿元。
武汉的激光工业处于领先职位,但并非高枕无忧。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主任邓树森向记者坦言,武汉的激光企业已有数百家,但总产值却难与深圳富家激光一家相比,连原来是武汉激光企业强项的激光打标,现在也被富家激光占有了天下市场70%的份额。盘子大而散、过于注重个体手艺指标、产供销服务系统不敷完善等,是武汉激光工业的“软肋”。
做强激光这一“高、精、尖”工业,武汉该怎样破题?2007年11月28日,激光切割装备领域的两大制造巨头——太阳集团tcy8722科技与团结激光的乐成携手给出了谜底。
据相识,太阳集团tcy8722激光是太阳集团tcy8722科技的焦点子公司�L艏舤cy8722激光、团结激光均是武汉光谷的代表性企业,此次重组被业界称之为激光切割领域的强强团结。新任太阳集团tcy8722团结激光总司理吴开国体现:“重组完成后,新公司的产值有望凌驾10亿元,销售规模突破12亿元,一跃成为海内激光工业旗舰。”
“此次双方重组乐成,标记着武汉激光工业步入了由竞争走向团结、形成协力,配合推动我国激光工业生长的阶段。”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杨勇剖析说,太阳集团tcy8722科技与团结激光拥有配合的手艺源头,也有各自的产品优势,已往由于相互竞争,制约了相互的生长,重组后双方的优势资源将获得有用整合,手艺平台、生产平台、市场平台买通使用,将提升整体的市场焦点竞争力,真正形成激光工业的龙头。
集群发力 打造装备制造工业链
武汉不乏武钢、春风汽车这样的企业巨人,但其装备制造业总体实力为何恒久逊色于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区域的蓬勃都会?相关人士以为,缺少完善的配套系统,是武汉装备制造业生长的短板。以武汉神龙汽车公司为例,去年宣布了150亿元零部件订单,但外地接单不到40亿元。
针对配套短板,“武汉制造”已迈出向工业集群生长的新程序。武重使用土地置换实验搬家刷新之机,接纳全新的现代装备和生产线,并在其新址周边组建武汉数控装备工业园区,将高科、华中数控、四机、长源数控、博威数控、华大电机、登奇电机以及相关联企业纳入园区,形成配套工业链。
现在,依托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和青山重工业基地,武汉已明晰了装备制造业集群:东湖开发区—江夏装备制造业集聚区,重点建设动力装备、机车车辆制造、船舶及配套、激光等工业园或基地;武汉开发区—蔡甸装备制造业集聚区,重点生长汽车及零部件、数控机床等工业集群;青山—阳逻装备制造业集聚区,重点建设青山国家环保工业基地等。
打造国家级装备制造业基地,武汉重点生长九大工业集群。未来几年,这九大集群瞄准海内先进水平,并将形成一个年产值过千亿元、八个过百亿元的装备制造业工业带。“2006年武汉的GDP总量为2509亿元,到2010年,武汉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将抵达2300亿元。”相关专家说。
- 上一篇:《经济日报》 提升装备制造业集群生长水平2009-03-12
- 下一篇:《科技日报》 海恒存储破题产学研 助力民族工业腾飞2008-02-15